【摘要】 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跃迁的浪潮中,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正以数据之力重构农业生产逻辑。作为集墒情、苗情、虫情、灾情(部分含气象情)监测于一体的智能感知系统,它通过物联网传感器……
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跃迁的浪潮中,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正以数据之力重构农业生产逻辑。作为集墒情、苗情、虫情、灾情(部分含气象情)监测于一体的智能感知系统,它通过物联网传感器、AI图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技术,将农田转化为“会说话”的数据场,彻底终结了“靠天吃饭”的被动困局。
一、四维监测能力:破解农业生产核心痛点
1. 墒情监测:土壤水分的“精准管家”
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通过埋设的土壤传感器,实时捕捉土壤含水量、温度、pH值及盐分数据。当墒情异常时,系统自动触发灌溉设备,实现按需供水,节水效率高达30%-50%,避免旱涝导致的减产损失。在北方玉米种植区,该功能侧重干旱预警;南方水稻产区则强化涝灾防护,彰显定制化价值。
2. 苗情监测:作物的“AI生长日记”
搭载高清摄像头与AI算法,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可自动分析作物株高、叶面积、叶色变化等指标。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识别弱苗、病苗区域,实施定向追肥或补种,减少巡查人力成本70%以上,大幅提升管理精度。
3. 虫情监测:病虫害的“智能狙击手”
整合虫情测报灯、孢子捕捉仪及智能识别摄像头,设备可自动诱捕害虫、拍摄图像并AI识别种类与数量。一旦虫口密度超标,立即预警并生成施药方案,农药使用量降低20%-40%,实现绿色防控。
4. 灾情预警:极端天气的“前哨雷达”
联动气象站监测温湿度、风速、降雨量等参数,预判冻害、干热风、暴雨等灾害风险。例如在江西万载县稻田,系统提前48小时发布寒潮预警,帮助农户覆盖保温膜,挽回经济损失超300万元/万亩。
二、定制化赋能:适配多元农业场景
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绝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,其核心优势在于场景适配能力:
1)大田作物:侧重墒情监测与干旱预警,如华北玉米田的土壤水分动态调控;
2)设施农业:深度整合温室温湿度、光照与苗情数据,实现环境-作物协同优化;
3)南方水田:强化洪涝预警+虫情监测双模块,应对稻飞虱高频爆发区。
4)技术延伸:部分高端设备扩展“气象情”监测,融合卫星遥感数据,构建天地一体预警网络。
三、未来农场标配:智慧农业的引擎
随着气候变化与耕地压力加剧,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正从“可选工具”升级为“核心基础设施”:
1)资源高效化:动态优化水、肥、药投入,破解资源紧约束困局;
2)生产绿色化: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;
3)管理无人化:对接农机自动驾驶系统,推动农场全流程无人作业。
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如同为农田植入“智慧神经”,让每一寸土地散发数据价值。它不仅是灾害防控的盾牌、资源优化的杠杆,更是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点。未来,随着5G、北斗定位与AI大模型的深度集成,农业四情监测监测仪将演化为更智能的“农业大脑”。
电话:15727339428
邮箱:hyznkjgs@126.com
地址:北京市平谷区兴谷经济开发区6区305
厂址: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五星村8号楼
微信